本頁關鍵詞:重慶不銹鋼板
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國際化布局提速,宣布控股瑞士德高國際貿易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德高公司”)。由此,中國最大 重慶不銹鋼板制造商全球最大的重慶不銹鋼板貿易商的“聯姻”更進一步。
11月18日,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與德高控股集團股權合作正式簽約。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宣布對德高公司增資,增資后其股權占比將由原來的10%增至51%。
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總經理彭兆豐曾在2014中國重慶不銹鋼板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透露,河北重慶不銹鋼板完成控股德高公司的最新收購交易將花費約4億美元。
此次股權合作是國內重慶不銹鋼板企業首次收購國際成熟商業網絡,開啟了中國最大重慶不銹鋼板企業和全球最大重慶不銹鋼板貿易與綜合服務商一體化合作的全新模式。想要在全球擁有資源、市場和客戶的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借船出海”后顯示出他的“野心”,其重慶不銹鋼板產品國際市場的銷量目標提升為占到集團總銷量的20%。
另外,在控股德高后,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將如何進一步部署海外市場,其整體國際戰略版圖將發生哪些變化呢?
合作細節
“控股德高,絕不是簡單對一個貿易公司的收購??毓傻赂叩某晒?,絕不是偶然性巧合,而是集團充分認識到渠道競爭、全球資源配置的極端重要性。”在簽約儀式上,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董事長于勇表示,控股德高后,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的國際化戰略由此邁出了歷史性重要步伐。
公開信息顯示,德高公司是德高控股集團的重要子公司,目前擁有員工3500多名,年銷售重慶不銹鋼板及原材料約2200萬噸,遍布全球76個地點,在120多個國家的4.3萬多個中高端客戶,成熟運營30多年后形成了從原材料到重慶不銹鋼板產品的完整供應鏈。
德高控股集團董事長布鮑爾夫在當天簽約現場表示:“德高公司1979年成立,目前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重慶不銹鋼板貿易商。35年來,德高的商業模式一直建立在和需要拓展國際市場的強大工業伙伴聯盟的基礎之上。”
德高在世界重慶不銹鋼板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與河北重慶不銹鋼板結緣后,雙方合作范圍從簡單的重慶不銹鋼板貿易,拓展到技術、資源和融資等多個領域,逐漸由貿易關系轉變為資本紐帶關系。
2013年2月,唐鋼出資7800萬美元參股瑞士德高國際貿易控股公司,占有10%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彼時,業內認為這有助于唐鋼應對海外針對中國鋼企制造的貿易摩擦。
據報道,如今利用德高的原材料采購平臺,唐鋼的煉鐵高爐每月使用2萬噸進口煤,每年可節省費用600萬元。今年唐鋼的出口目標是400萬噸,2015年將達到500萬噸。
上述唐鋼人士也證實雙方合作良好,唐鋼借助德高的銷售網絡,打開了出口銷售的渠道。“唐鋼注重海外市場,目前唐鋼重慶不銹鋼板出口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
國際戰略謀變
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看重的是德高遍布全球的原材料平臺和銷售平臺。此次股權合作,標志著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得以迅速擁有了自己全球最大且成熟的銷售網絡。于勇也直言:“投資德高,我們更看重他們在世界內的資源和市場話語權。”
而對于德高來說,這意味著自己不用斥資建鋼廠就將擁有超千萬噸的重慶不銹鋼板產能,并能利用這項資源開展出口業務。
在控股德高之前,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的國際市場戰略布局也逐漸鋪展開來,除了此前以各種方式與唐鋼合作的德高公司,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還與韓國浦項、南非工業發展公司、中非基金等企業開展了密切合作。
在與浦項合作方面,雙方于2013年共同投資成立的唐鋼浦項(唐山)新型光源有限公司,生產高端LED照明產品。該合資項目總投資為6126萬元,由唐鋼和浦項雙方共同投資管理并負責中國市場的銷售。今年11月中旬,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方面稱,集團與韓國浦項制鐵的合作進一步加快,雙方合資公司承接的LED改造工程已接近完工。
在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的國際化觸角伸至歐洲和亞洲之前,早在2012年底就已開辟了南非的市場。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出資4.93億美元收購的南非PMC公司74.5%股權,成為南非PMC公司最大股東。
經過最近兩年的海外拓展,目前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南非等多個國家擁有子公司或合資公司20多家,擁有海外員工5000多人。
可以看到的是,河北重慶不銹鋼板近年來在打造重慶不銹鋼板主業的基礎上,通過海外并購漸漸擴大其產業戰略多元化發展,以期不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之后,實現產業鏈全球化布局。
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方面稱,國際化戰略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直面市場、適應重慶不銹鋼板行業新常態的必然選擇。而控股德高,使集團國際化發展戰略站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方面稱,之后將會有兩個大動作。其中之一為通過德高全球布局的營銷網絡準確把握國際市場需求,突破生產企業與國際鋼貿商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集團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協同銷售。而另一個則為助力集團在非洲、歐洲、南美以及東南亞等地區的戰略發展。
其中一個明確的路線是,河北重慶不銹鋼板集團借助與德高全方位的合作,未來將在南非打造以資源開發、國際物流、重慶不銹鋼板產業為一體的海外基地。
地方政府與央企因環境問題關系日趨緊張
和前些年各地政府一窩蜂地“傍”央企不同,近年來屢屢傳出地方政府與央企“翻臉”的消息,地方政府與央企的關系似乎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近日,相關報道稱,陜西榆林、延安兩市認定長慶油田需繳納的水土流失補償費及逾期罰款合集超過16億元,長慶油田則不僅拒絕繳納,甚至對地方相關部門提起了訴訟。
事實上,這只是眾多地方政府與央企因環境問題而關系“惡化”的一個縮影。2013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向央企“宣戰”,比如江蘇一些石化央企就不斷收到當地的“逐客令”。
對于這種關系的前后變化,中華環保聯合會督察訴訟部部長馬勇深有體會。他表示,過去到地方調查一些大項目常常被干擾,但現在比較配合了。以前這個不太重視,甚至有點庇護,但是現在就不會過多地去干預了,而是直面這個問題。
對于變化的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地方政府沒有獲得理想收益,還帶來巨大的生態傷害,中央環??己嗽桨l嚴格,自然會翻臉。
此來看,環境問題是導致地方政府與央企關系變化的重要原因。那么,地方政府的“逐客令”以及環境問題的壓力,會給這些處于“尷尬”境地的傳統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呢?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郭毅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結構升級是一個中心問題,涉及到一個壓力問題,也涉及一個契機的問題?,F階段,政府、民眾給予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很大的壓力。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價格上升,環境問題,包括國際市場準入都威脅到傳統產業生產模式的可持續發展了,粗放型的生產模式已經很難維系了。對于環境上的壓力,不僅是政府的壓力,也是民眾的訴求,而且還有可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比如稅收方面的。
不過,郭毅強調,環境問題卻是倒逼企業主動尋求產業結構革新的一種契機。比如為了符合指標主動加大技術含量,調整生產模式,努力追求環境友好,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這樣一種業態。環境問題是一個契機,也是一種壓力。就目前而言更多的是一種壓力。
面臨地方政府“逐客令”的央企大多還是傳統產業,若想保證可持續地發展,除了自身積極主動地求變革,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外,還涉及到產業區域轉移的問題。那么,要轉到哪里?又要如何轉移呢?
郭毅表示,像煤炭、重慶不銹鋼板這種傳統產業一般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這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需要這些產業相配套?,F在由于環境問題,就產生了一個向外轉移的問題。
對于區域轉移,郭毅提出了兩種思路。他表示,一種是東南沿海地區要逐步擺脫這種傳統的業態,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傳統的產業仍然是經濟發展比較好的選擇。向中西部轉移仍然會存在勞動力成本和環境問題,中西部地區仍然面臨著環境績效的考核問題。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將傳統產業吸引過來落地開花,同時通過技術創新手段,減輕生產中所造成的環境問題。這不是不可能的,比如日本, 重慶不銹鋼板產能也很高,環境就處理得很好。
另一種路徑是,國家現在的許多政策都在鼓勵企業海外投資,那么就可以通過投資將這些產業轉移到國外去。比如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當然,無論轉移到哪里,都必須提高環保意識。
不過郭毅也表示,不管是哪種路徑,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為這不僅是將產業搬出去那么簡單,還涉及許多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