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關鍵詞:重慶不銹鋼板
今年,全球 重慶不銹鋼板供應放量、需求疲軟、預期悲觀,價格一路下跌。
占中國進口重慶不銹鋼板半壁江山的澳大利亞一直在關注著重慶不銹鋼板的價格,因為這決定著澳各大資源公司的財報是否好看。
澳大利亞資源和能源經濟局此前預測,2014年重慶不銹鋼板平均價格為每噸110美元,澳大利亞能夠出口6.87億噸重慶不銹鋼板原料。如果按照先前的預測,澳大利亞在重慶不銹鋼板出口上的收益能夠達到756億美元。
5月21日,國際重慶不銹鋼板噸價跌破100美元。對重慶不銹鋼板商來說,更壞的消息還在后面。6月17日,由于來自中國的需求放緩,重慶不銹鋼板價格兩年來首次跌破每噸90美元;3個月后的9月下旬跌破80美元;而在11月,重慶不銹鋼板價格已經接近70美元。
同樣難受的還有中國礦山,因為噸價80美元對國內礦山來說是個坎兒。
根據2013年的數據,國內重慶不銹鋼板單位完全成本(濕基不含稅)60%在80美元以上,“國產礦成本低的礦山,主要集中在貨源流通量不大的地區。”中國聯合重慶不銹鋼板網分析師張為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除了重慶不銹鋼板價格跌破80美元,重慶不銹鋼板10月合約價格收盤跌破了2500元/噸,較年初下跌36%,比螺紋指數最高跌去了52%。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雷平喜稱,這兩起標志性的事件堪稱大宗商品行業本年度的“恐怖大片”。
雷平喜在本月1日舉行的2015年重慶不銹鋼板產業鏈發展形勢高峰論壇上表示,前幾年,重慶不銹鋼板行業利潤較高,吸引了大量投資。國內礦山近十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32倍,年均增長超過40%,重慶不銹鋼板原礦產量增長了5.5倍,年均增長18.5%。正是因為大量投資產能的逐步釋放,特別是淡水河谷等四大礦山低成本優質資源產能的釋放和擴張,造成市場供需基本面發生變化,出現了階段性供應過剩;與此同時,重慶不銹鋼板需求進入低速增長甚至小幅下降的常態,重慶不銹鋼板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長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倍以上,企業盈利水平顯著下降。
“這些事關企業肌體血液的主要指標呈現明顯惡化趨勢,生產經營和建設資金十分緊張,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雷平喜稱。
重慶不銹鋼板價格大幅度下跌是把雙刃劍:一方面,進口重慶不銹鋼板成本的降低,對緩解重慶不銹鋼板企業的經營壓力有利;另一方面,價格太低,會灼傷國內礦山。
“中長期看,低礦價會導致國內鐵礦資源勘查開發項目融資困難,投資下降,規模萎縮,不利于國內鐵礦企業的穩定發展。而各大國際礦業公司選擇增產、擴張,不斷增加重慶不銹鋼板供應,進口礦大幅增加,對外依存度繼續攀升,造成我國鐵礦資源緊約束狀態加劇,資源保障矛盾更加突出。”雷平喜稱,“這將對我國重慶不銹鋼板工業和經濟安全帶來更重大的影響。”
重慶不銹鋼板價格持續下跌,對中國企業投資的海外礦山來說也不是好消息。雷平喜稱,“由于礦價下跌,未來投產產能將無法達到預期的市場收益,加重投資企業的資金鏈壓力,甚至有可能導致其承受不起價格下降帶來的沖擊,被國際大型礦業企業低價收購。”
過去10年,除中國外,全球為了滿足中國的需求增長,累計投資960億美元進行鐵礦資源開發,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03~2011年這9年,中國重慶不銹鋼板行業為重慶不銹鋼板價格上漲多支出3000多億美元。
“而中國為了保障鐵礦資源安全、平衡國際市場、爭取話語權,在十年累計利潤不足6100億元的情況下,投資406億美元走出去開發海外鐵礦資源,投資9371億元人民幣(約合1500億美元)開發國內鐵礦資源。”
今年前9月,國產原礦產量同比增加7.2%,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大幅增產。但隨著礦價持續低位,9月份國產原礦產量同比開始出現下滑。前9月,全國生鐵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200萬噸,而進口重慶不銹鋼板卻同比增加1億噸至7億噸。
張為為說,通過調研發現,受價格影響,5月份小微礦山開工開始出現下滑。“結合各種庫存計算,推算2014年全年國產精粉供應量減少7000萬~8000萬噸,2014年全年進口增量在1.2億噸左右,全年重慶不銹鋼板供應過剩4000萬~5000萬噸。”
八成礦山仍保本或盈利
國內鐵礦山品位較低,含鐵量多為30%左右,跟進口礦58%以上的品味相比“先天不足”。
據中新網報道,除資源條件差異外,國內鐵礦山企業承擔的稅費多達25種,平均銷售稅費負擔率為25%左右。來自中國重慶不銹鋼板工業協會的數據表明,2012年銷售稅費率最高鐵礦山達到35.42%,每噸鐵精粉要上交各種稅費平均200元左右。
“這不僅遠高于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山4%~5%的稅費負擔率,也高于國內企業6%的平均水平。”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曾說,稅費負擔日益過重嚴重影響到國內鐵礦山發展。
今年9月末,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氣收費基金有關問題的通知》,自2014年12月1日起,將在全國范圍統一將煤炭、原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并停止征收煤炭、原油、天然氣價格調節基金。
這一稅改方案的出臺,讓國內鐵礦山似乎看到了“減稅減負”的希望。但中國聯合重慶不銹鋼板網分析師朱金龍對國內礦山的稅改落地并不抱很大希望。
他表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國內主要能源供給,“尤其是煤炭,不僅用于重慶不銹鋼板冶煉,更是國內發電的主要燃料。2013年火力發電量占到全年發電總量的80%以上。”朱金龍說,政府出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稅改方案,著眼點不在于某個行業的盈虧,而在于國內能源供給的穩定。而重慶不銹鋼板行業目前仍處在“過剩調控期”,即使國產礦產量下降,也會有其他進口礦補上。
朱金龍認為,鐵礦業的整體盈利水平其實在工業平均水平之上,也明顯高于重慶不銹鋼板行業,他表示,2014年前9月,國內3447家規模以上鐵礦采選企業中,虧損企業為741家,約占總量的21.3%,“這意味著近80%的企業仍處于保本或盈利狀態。”朱金龍說,在此情況下,鐵礦業難分到救市減稅的政策蛋糕。
朱金龍還表示,即使真的減了所有的稅費、成本降低了20%~30%,國產礦的“先天不足”,也決定了其生產成本遠高于國外主流進口礦,并不具備競爭力。
這像一副多米諾骨牌,第一張牌倒下了,后面的牌都有倒下的可能。
兩年過去了,低迷的重慶不銹鋼板業在推倒鋼貿商后,又把第二波風險傳導到一些民營鋼廠和為這些鋼廠“托盤”的大央企、地方國企。
所謂“托盤”,實質上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影子銀行體系,是在供應鏈金融名義下的信貸再批發。一些大央企、地方國企利用銀行信貸,為鋼廠上下游產業鏈、鋼貿商提供“電商加配套融資”服務,最后因鋼廠資金鏈斷裂而落入融資黑洞,有的倒在了托盤路上。
皖江物流子公司淮礦物流,正是又一家倒在“托盤”路上的地方國企。
淮礦物流危機
10月1日,皖江物流公告淮礦物流申請破產重整,“物流公司的債權債務將從上市公司剝離,上市公司對物流公司出資成本及應收款項等損失約29億。”
11月18日,皖江物流公告,公司表示正與控股股東淮南礦業加緊推進重大資產重整計劃。而肇因便是皖江物流全資子公司淮礦物流風險事件。
10月24日下午1:30,皖江物流在集團會議大廳舉行臨時股東大會,議題是皖江物流下屬全資子公司淮礦物流破產重整。
核心資產進入破產程序讓這個地處長江南岸的上市公司皖江物流如臨大敵。
不過,此前預期的劍拔弩張并沒來臨。與會股東并不多,且以操著安徽當地口音的人居多,還有幾位受委托的律師。會議進展很順利,淮礦物流破產重整議案獲投票通過。
現場股東問得最多的是,為何公司出現了重大信用風險事件,公司損失到底幾何?大股東淮南礦業集團注入何等優質資產,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淮南礦業集團(下稱“淮南礦業”)是安徽省國資委控股的中國煤炭行業龍頭企業。資料顯示,淮南礦業所屬煤田儲量占華東地區50%,是我國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煤種好、儲量豐富、又靠近消費地,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淮南礦業在我國煤炭界的地位堪稱絕無僅有。
當初淮南礦業入主皖江物流,被市場視作重大利好。
2009年8月27日,蕪湖港(皖江物流曾用名)向淮南礦業以11.11元/股定向增發,購買淮礦鐵路運輸資產和淮礦物流100%股權。2010年11月,增發完成,淮南礦業以持股占比32.02%,成為第一大股東。這一增發方案被質疑為高買低賣:增發前,蕪湖港股價漲了五倍;注入資產被低估。
2011年9月和2013年12月,蕪湖港先后兩次向大股東增發募集現金約29億元,用于上市公司及淮礦物流增資和流動資金,擬打造大宗商品領域的“阿里巴巴”。
但誰也沒有想到,淮南礦業竭力打造的淮礦物流2014年9月19日被曝事發:因債務逾期,淮礦物流作為第一被告被民生銀行上海分行起訴,且截至9月5日其在銀行等機構的20多個賬戶凍結;同時淮礦物流應收賬款項存在重大壞賬風險,預計將出現重大虧損。
資料顯示,經初步調查,淮礦物流債務總額167億元,債權總額161億元,但債權能收回多少不確定。
今年10月1日,皖江物流公告淮礦物流申請破產重整,“物流公司的債權債務將從上市公司剝離,上市公司對物流公司出資成本及應收款項等損失約29億。”
淮礦物流破產重整“瘦身”后,皖江物流將損失過大半。根據2014年半年報,公司物流貿易營業收入占比96%,利潤占比77%,其中大半是淮礦物流的貢獻。
參加臨時股東大會的股東擔憂,皖江物流復牌后,股價會不會攔腰砍半?
皖江物流董秘牛占奎在股東大會上耐心地表示,集團正在籌劃資產注入,但具體方案仍在論證中。
據悉,淮南礦業旗下擁有煤炭、電力、房地產等資產,而集裝箱物流和煤炭物流是優質資產。董秘牛占奎透露,公司下一步的利潤增長點是配煤和集裝箱業務,再加上未來注入的資產,公司未來前景仍有期待。
重慶不銹鋼板業風險擴散
今年以來,從山西最大民營企業海鑫集團,到四川第二大民營鋼廠川威集團,到江蘇申特集團、西城重慶不銹鋼板,再到黑龍江最大鋼企西林重慶不銹鋼板,各地不斷傳出鋼廠停產、資金鏈斷裂和政府介入的消息。
一個重金打造的物流平臺就這樣隕落了。皖江物流董秘牛占奎分析原因時說,淮礦物流資金鏈斷裂,是重慶不銹鋼板行業系統風險引起的。
其實,這句話只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重慶不銹鋼板行業的持續不景氣,在橫掃鋼貿商后,開始向民營鋼廠甚至大型鋼廠傳遞了。
2012年是中國鋼貿商最痛苦時期,遭遇集體倒閉潮。那一年,福建周寧籍鋼貿商、無錫一洲鋼市老板李國清“跑路”,引發了占上海超過1/3的周寧鋼貿圈資金鏈斷裂。
互保、重復質押,這些在鋼市繁榮期間都不是事兒的問題連累了整個鋼貿行業。由于銀行全面收縮鋼貿貸款,鋼貿商倒閉潮很快從長三角的上海、江蘇無錫,蔓延到環渤海的天津,再到珠三角廣東樂從鋼貿市場。“鋼貿商倒了一半。”“我的重慶不銹鋼板網”人士估計。
秦棲(化名)從事重慶不銹鋼板貿易十余年。10月22日,在上海鋼貿商聚集地寶山鋼領辦公室,他向上證報記者講述了這兩年僥幸逃生的經歷,也還原了一個市場的沒落。
2009年,國家投資四萬億刺激經濟那會兒,秦棲雖然有機會拿到5000萬貸款,但猶豫之下他還是放棄了。他至今很慶幸當時的選擇。周邊貸款做生意的朋友,在2012年銀行對鋼貿全面收貸后倒下不計其數。2013年,秦棲感覺鋼貿商資金鏈斷裂風險已過,他重新做起鋼貿,然而,每單買賣必虧,還好他在期貨上做了套保,才勉強保本。
席卷全國的鋼貿商倒閉潮退去之后,重慶不銹鋼板還是在一路下跌。
以建筑重慶不銹鋼板重慶不銹鋼板為例,2013年2月,上期所主力重慶不銹鋼板合約價格最高達4297元/噸,2014年11月10日該合約創下2550元的新低,累計跌幅40%。原料方面,重慶不銹鋼板年內跌幅超40%,焦煤年內最大跌幅30%,焦炭年內最大跌幅30%。
2014年上半年,秦棲試做了一單還是虧損,從此他再也不碰鋼貿了。
“鋼貿商的時代結束了。”秦棲說,如今他只做期貨和股票。
鋼貿商曾是鋼廠“安全墊”。多年以來,鋼廠通過年底開訂貨會來外售重慶不銹鋼板。即鋼廠不直接面對市場,只要依據訂單組織生產,鋼貿商提貨付款,沒有賒銷。然而,大量鋼貿商倒閉后,鋼廠銷售網絡被沖垮,不得不直接面對市場,房產建筑商拖欠材料款問題,銷路不暢、資金回籠問題紛至沓來。尤其在原材料、重慶不銹鋼板一路下跌背景下,很多鋼廠完全暴露在經營風險之下。
屋漏偏遭連夜雨。銀行見重慶不銹鋼板行業走下坡路,逐漸收緊對鋼廠、尤其是民營鋼企的信貸,對資金高度依賴的重慶不銹鋼板行業發生了2012年中小鋼貿商集體倒閉之后的第二波資金鏈困境。
這一次,民營鋼廠成為資金鏈困境主角。今年以來,從山西最大民營企業海鑫集團,到四川第二大民營鋼廠川威集團,到江蘇申特集團、西城重慶不銹鋼板,再到黑龍江最大鋼企西林重慶不銹鋼板,各地不斷傳出鋼廠停產、資金鏈斷裂和政府介入的消息。
西林重慶不銹鋼板是東北地區重要鋼廠。去年開始,一些銀行紛紛對西林重慶不銹鋼板收貸、提高保證金額度、壓縮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審批發放時間,使企業流動資金幾近枯竭。從2013年1月至今,銀行累計收貸22.01億元。今年春節后,西林重慶不銹鋼板開始出現欠繳社會保險費、拖欠職工工資及生產自救金等問題。目前僅維持總產能的20%左右。
新一波重慶不銹鋼板業資金困境中,大央企貿易商中鋼集團、中國鐵物、部分地方國企因為涉足托盤業務而深陷其中。如,中國鐵物2013年凈虧損76.51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7.2%,2014年3月主動撤下了A股上市招股書。
信貸緊縮中的托盤黑洞
托盤業務巧妙在于:托盤企業從銀行低息獲得貸款,再轉手高息貸給鋼廠,從中賺近10%的利差。“這才是真正的影子銀行。”一位業內人士評價。
2014年3月的一天,上海鋼領,一些國企業務員在寫字樓間穿梭,游說鋼貿商通過他們做托盤。李棲(化名)最多一天接待過三四撥人。
“提供托盤可以拿十個點,比賣重慶不銹鋼板賺多了。”李棲說。
但李棲對托盤特別謹慎,他擔心2012年重慶不銹鋼板業盛行的重復質押、信貸詐騙事件重演,托盤方成為最后一張多米諾骨牌。
李棲不知的是,他的擔憂已經演變成真實的悲劇。
2010年4月,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重慶不銹鋼板產業被劃入淘汰產業。從那時起,越來越多銀行加入到對重慶不銹鋼板業抽貸和限貸的行列,從鋼貿商、到民營鋼廠、再到融資礦,信貸收縮面不斷擴大。
“我們銀行已經一年多沒有給鋼貿商貸款了。大型國企鋼廠還可以,民營鋼廠甚至有抵押物都不貸款。”上海一股份制銀行信貸經理向記者表示,“凡是和重慶不銹鋼板鋼貿沾邊的一律不貸,僅是國有背景的鋼廠較容易獲得信貸支持。”
這讓許多資金充裕的國企嗅到托盤商機:托盤方先幫鋼貿商支付貨款, 重慶不銹鋼板放在第三方倉庫進行監管,貨權暫歸托盤方;一段時間后,鋼貿商除了貨款,再加付一定傭金或者利息費用后,拿回重慶不銹鋼板貨權。這兩年,該業務衍生到了原料端。鋼廠沒有錢買原料,托盤企業就幫把原料買下來。鋼廠有錢時,就多付一筆利息加傭金還款;鋼廠沒錢時,就用重慶不銹鋼板還。 |